如今,伴随着人口红利的日渐式微,我国的自动化需求正在不断从制造业向服务业加速延伸。以机器人技术为主导,“机器换人”趋势为主流,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为辅助,第三产业的无人化、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特点正在日益凸显。
新零售机器人探索加快
近年来,受到互联网普及发展的深度影响,我国零售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电子商务的快速崛起,带来人们消费观念转变的同时,也带动了传统零售模式从线下向线上的转移,这一度让我国的实体经济遭受到严重的生存压力。
不过,在人们对电子商务的“狂热”逐渐冷却下来之后,发现虚拟经济仍然无法彻底脱离实体经济,传统消费习惯的强劲生命力让线下零售重唤生机。此时,以阿里巴巴、京东等为代表的电商企业开始着手布局线下零售,企图打造线上线下的良性零售生态链。
鉴于此,为推动零售行业的快速转型升级,新技术的应用开始逐渐被企业所重视。在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生物识别等前沿技术的加持之下,线下零售开始向智慧化、无人化方向发展。
新零售商用机器人相继登场
而在“智慧零售”、“无人零售”的探索过程中,虽然移动支付、人脸识别等技术也较为常见,但智能机器人无疑才是真正的主角。机器人通过对商店员工的工作替代,成为实际上的服务者、管理者和运营者,是无人模式赖以实现的关键因素。
目前,市面上有关零售机器人运用的消息已经不再少数。2016年,香港上市零售公司岁宝百货,就率先引进了机器人进行零售引导和咨询;2017年2月,亚马逊对外宣称将打造以机器人为主的零售店,只需聘用3名人类员工参与其中;
2017年6月和11月,阿里和京东相继推出自己的无人零售店,机器人元素占据其中一定比重,之后两家企业均表示未来将用机器人全面替代人类员工;2018年9月,甘来科技也发布了一智能零售机器人,正式拉开了智能新零售的序幕......
据了解,现在的零售机器人还只是一个单独的个体,主要提供零售咨询、引导和服务,通过自主交流、收取款、进出货等方式,实现零售方式的更加高效和便捷。未来,随着相关技术、配套设施和消费观念的不断完善与提升,零售机器人极有可能从个体上升为一种类别,将包括清洁、迎宾、销售、安防、运营、配送等所有环节都囊括进去,实现对无人零售店的全面作业。
该如何看待这股零售“新势力”?
伴随着城镇化的发展,“懒人经济”的出现,以及各种辅助技术和关键零部件日趋成熟,想必日后以零售机器人为主导的零售新模式,是终将迎来广阔的市场化发展的。这也是业内不少人的共识,比如刘强东就看重机器人所带来的成本效益和用户体验,认为零售机器人将成为无人零售的最终解决方案。
但对于从业员工来说就不这么看待了,要知道零售机器人应用的越好,就意味着人类员工被取代的可能性越高,如果最终无人零售真正走向成熟,人类员工的生存问题将面临挑战。不过就当前来说,无人零售还无法做到真的无人,人类员工与零售机器人还能够和谐共存,因此单考虑现实而不深究未来的话,他们对零售机器人可能还是满意的,毕竟这的确让他们工作的更为轻松了。
或许,我们只需实事求是、有一说一的给出答案即可。就像甘来品牌总监说的,一台零售机器人是否会给零售行业带来颠覆?这个暂时无法给出答案,但至少现在零售机器人的出现,解决了行业提效降本和增强体验最务实、最困难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