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机器人行业的发展历程
20世纪90年代——萌芽阶段,2011年至今——爆发式增长阶段;发达国家将服务机器人产业的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给予了充分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发展中国家也逐渐进入服务机器人的研发、生产领域。
服务机器人行业的发展现状
1、行业发展现状概述
2015年被业内称之为“服务机器人的元年”,服务机器人技术越来越成熟,成本越来越低,资本的大量涌入导致机器人越来越快地进入到人们的生活之中。服务机器人作为机器人家族中的年轻成员,倏然成为业内新宠。
在服务机器人领域,发展处于前列的国家主要是日本、韩国、美国、德国。虽然我国服务机器人普及率低、起步晚,但研究发展速度快。特别是2015年,掀起了家庭机器人的普及革命,而掀起这场革命的核心是“高智能”和“低价格”。高成长型人工智能不断的融入和持续的产业化成本降低使服务机器人迅速打开家庭市场,成为一个不可小觑的市场爆点。
相对于工业机器人而言,服务机器人的国内外差距较小。服务机器人一般都要结合特定需求市场进行开发,本土企业更容易结合特定的环境和文化进行开发占据良好的市场定位,从而保持一定的竞争优势;另一方面,外国的服务机器人也属于新兴产业,大部分服务机器人公司成立的时间还比较短,因而我国的服务机器人产业面临着较大的机遇和发展空间。
2、行业发展的驱动因素
服务机器人起源于机器替代人工。服务机器人的发展本质上是机器替代人工的结果。服务机器人替代人力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比人工更加经济;二是实现人工所不能。可以说人工替代将是历史的发展必然,服务机器人的发展顺应历史潮流。
服务机器人发展的驱动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劳动力成本上升。由于发达国家的劳动力价格日趋上涨而且人们越来越不愿意从事自己不喜欢干的工作,类似于清洁、导购、保安等工作在发达国家从事的人越来越少。这种简单劳动力的不足使服务机器人有着巨大的市场。
2)经济水平的提高。随着经济水平的上升,人们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使得人们有能力购买服务机器人来解放简单的重复劳动,或者购买服务机器人进行娱乐、教育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3)技术的发展。进入互联网时代后人类的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得益于计算机和微芯片的发展,智能机器人更新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服务机器人发展的技术支撑越来越强:
① 环境感知传感技术日新月异。随着光学、声学、触感以及超声传感器的发展,服务机器人已经获得越来越接近于人类的感知能力。
② 大数据、云计算提高服务机器人人工智能水平。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为服务机器人提供了很多冗余的条件;云计算技术更是可以随时通过网络更新补充服务机器人的数据库。有了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服务机器人可以轻松获取大量信息资源,在作决策时方案优选的能力越来越强,人工智能水平不断提高。
③ 生物材料的发展使得服务机器人的人机互动性越来越好。机器人技术的不断发展,不仅让机器人能实现的功能越来越多,也促使成本不断下降,使得机器人的便捷性、安全性和精确性更强。
从机器人商用到商用机器人
不论是国外还是国内,大部分的商用机器人出现在展会的次数要比出现在实际场景中的多,真正规模化应用的寥寥可数。万达科技,是少数走进人们生活的机器人企业之一。
发展到今天的机器人,“商用机器人”正在被不断提及,商用机器人快速发展的标志是和场景结合。百度搜索“商用机器人”,第一眼就能看到万达科技商用机器人产品。
在技术及硬件层面,商用服务机器人与家用服务机器人存在较多相通之处,但是其在机器视觉及语音识别等领域的技术含量普遍高于一般的家务机器人。目前,我国的商用服务机器人市场尚处于导入期,市场需求主要出现在银行、餐厅、企业、大型卖场、专卖店等领域,以满足上述应用场景吸引顾客流量、降低运营成本、规范化管理等诉求。随着服务机器人技术的进步,商用服务机器人功能将日益强大,其商业价值将在更多的应用领域逐渐显现出来。